在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方面,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第三人;规定要在查明发包人欠付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建设工程价款的数额后,判决发包人在欠付建设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同时,司法解释还规定实际施工人有权对发包人提起代位权诉讼,以期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等建筑工人权益的保护。
山东省政府近日发布了《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技术推广、引导激励、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政府及部门如何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办法》共7章、42条,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在新时期,建筑业要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必须把改革发展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明确自身定位、把握改革方向、抓住发展机遇,在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3.4%,比上月上升4.4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活动明显加快。 具体来看,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增长,且增速有所加快。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5.7%,比上月上升6.1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分析,2017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着“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的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据介绍,装配式建筑代表新一轮建筑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既是传统建筑业转型与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顶层设计的支撑保障方面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使得我国的相关标准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先进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举行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集中力量、狠抓落实,通过采取试点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扩大规模带动产业发展等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健康平稳发展。今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
城市向高空延伸,变得更“立体”是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530米的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近600米的天津117大厦和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设计高度63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这些不断改写高度纪录的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根据一项最新数据,中国目前已完工、高度在300米以上的建筑物达55座,在建设的有62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常态下,抓科技创新,就等于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